Print By Number:: G7 2015~2016

兩年間做了不下10個G7:
2015: 亼藝,沅立,東方包裝,豐聖,昱盛。哲興,紅藍
2016: 白紗,玉峰,中富,鴻順,銘將,金漾,豐田,亼藝,哲興,紅藍

從一開始要做兩三天到後來兩個小時就能收工,在作法上及工具上有很大的 進步。由於工具的進步,我在作法及觀念上也開始有不同的看法

我在2008年底做了台灣唯一的Fogra PSO,成果是令人滿意的。
Fogra PSO  的 3 個重點:SID、TVI、CMY spread  足以維持印刷品質,一直以來,我也在我服務的幾個廠家以Fogra PSO 操作,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。沒太大問題的意思是,還是有一些問題:取樣頻率
Fogra PSO 取樣規格如下,基本上CMYK 以5%階調的變化共84個數據,可同時提供SID、TVI、Spread 等數據,足以判斷印刷品質是否合乎規範也同時給予修正的依據;但實際廠裏的作業很難高頻率的去取得這些數據,比較好的廠一個月會去取一次數據,每個月去了解機器的狀態還算能掌握狀況,比較多的廠通常都是好幾個月或是出問題了再來取樣檢討數據。

這個由於取樣頻率太低的原因使得廠裡三不五時還是會凸槌一下。

http://www.fredkuo.idv.tw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05/JIYIPSO.png

 

我從2003年開始閱讀G7的文件,那時候就有一個亮點非常吸引我:灰色平衡單點控制:只要將C50MY40這個點維持住,印刷品質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,我能理解也認同這個工作方法。問題一:灰平衡照G7規則是依於紙張的動態值,不是一個固定值,這對管理的觀念來講,會有不確定性;問題二:df’、dL對印師傅來說不好理解也不好操作;問題三:印機師傅沒有能力在讀取Lab後很快的反應出這27種狀況下的其中一種來去做印機放墨的修正。

image

在G7工具沒有形成之前,我在廠裡還是以Fogra PSO 來操作;
SID、TVI對印機師傅來說,相對於G7規則,還是一個比較明確的訊號。
我在 2012, 7月的網誌曾經有過下面這一段:http://www.fredkuo.idv.tw/wordpress/?p=1407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提一下我的看法:我同意"灰色平衡"是一個重要因素,但G7創造了這麼多名堂(NDPC,HR,SC,HC, weighted delta L*, weighted delta F…)之後, 影像表現並沒有比簡明扼要的Fogra 好,反而還差了 一些(至少在第一類紙上) ;那這些名堂到底在忙些甚麼?  G7 著重的灰色(weighted delta F) 相對於 Fogra “CMY spread <5”的規則 也沒有厲害到那裏去!  其實Fogra PSO 跟 G7 Target to Gracol 2006 的結果差異並不大,只是何苦化簡為繁還必須被綁個軟體(Curve2)去得到相似甚或稍差的結果? ……或者我應該從別的紙類再去尋找 G7 的價值,至少在第一類紙,我看不出G7有任何優於Fogra的價值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簡單講,師傅認得SID、TVI但不認得df;所以即使G7觀念比較先進,Fogra PSO 的方法還是比較明確,比較好操作。

2014年間從RIT 鍾宜寧教授陸續獲得到一些觀念:TR016、15339、SCCA、CRPC、inter-instrument、PSA、Beer’s Law……
其中很多都是以一條9個色塊的導表來收集數據,就精簡的CMYK100、CMYK50再加上C50MY40。

CT9
進一步想,平印機的行為是兩個線性設備(Plate & Press)的堆疊,只要這兩個設備的線性(或是曲線性)沒有太離譜,這9個色塊是足以用來評估印刷行為的;CMYK100用來評估滿版色彩位置,CMYK50用來檢視中間調落點,C50MY40用來評估灰色平衡;在一個足夠線性的設備行為中,這9個色塊是最精簡且有效的印刷行為評估方法。
image

相對於我在操作Fogqa PSO 的84格數據精簡很多;相對於G7的灰平衡單點控制,它提供更完整的資訊(CMYK滿版色度及50的TV值);再,以i1的 strip reading 的讀取方式,與G7所提單點量測所需的時間及操作基本上沒有差別。

這之後我把 Beer’s Law 滿版預測工具整合進來;把灰平衡27個應對狀態整合進來,
於是,新的工具產生了:

http://www.fredkuo.idv.tw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16/09/BeelsLawProcess.png

 

2015-2016 年間這個工具幫我有效率的拿下10個以上的G7資格書,
印刷廠的問題各式各樣,各種問題都有,但不論是哪一個印刷標準化的規格,要處理的就只是這兩個部分:印墨滿版色度落點與TVI(曲線)。
滿版色度落點由Beer’s Law處理,實戰下來,非常有效。
image
TVI 與灰平衡落點相互關聯,只要設備(Plate&Press)的線性不要太離譜,通常也能很快到位。

 

一路以來,做到現在的想法是:
新的工具讓我更願意走G7的觀點與方法,灰平衡到位的觀點與方法是有效的;雖然Fogra PSO 依然明確有效,但在新的工具出現後,沒有必要堅持Fogra PSO的方法。
灰平衡落點同時伴隨TVI落點資訊時,操作起來更方便有效。
這個工具結合了G7的灰平衡控制方法與Fogra PSO的明確指令,所以:
控制上,它比G7明確
操作上,它比Fogra PSO 精簡
又明確,又精簡;品質上依然到位。

 

 

ps.
..為了讓這9格導表的資訊更具說服力,規畫中,我必須再調出一個參數來關聯Plate&Press的線性,也就是說:更好的線性會讓這9個數據有更好的說服力……
..Plate&Press 工具在這裡
..數位印刷可用嗎?  
    一般用來做數位樣的數位印刷都會經由icc profile 來達成對色的目的,用了 icc ,線性就會被破壞,這個工具的效益會被打折扣,但大方向依然是有效的;我的看法是:像噴墨這種超級穩定的設備,好好把icc做好就可以了;但像一些穩定性較差的設備(如,彩色雷射),這個工具還是可以幫助把品質穩定下來,至少把灰平衡控制到位,產品還能保持其視覺上的 一致性。我的案例
    若不是用來做校樣對色的數位印刷,只要把線性做好,這個工具用來監測及控制品質應該也會很好用,在調子上甚至會比icc的方式更好(用了 icc ,線性/調子會被破壞),不過要注意的是,不管是染料還是碳粉在暗部多種色料重疊的地方,跟印刷油墨疊色特性有很大不同,中間調以上應該沒甚麼問題,暗部問題會比較大,想像觀察一下深咖啡色部分,如果不能接受,就還是回到icc方法。還有一個方式是讓客戶依你設備的icc分色,而不是分色到某個印說標準,你的設備只要依線性穩定生產就可以了。

Be the first to like.
pixelstats trackingpixel

Tags: , , , , , , ,

無迴響

rssComments RSS   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

No comments. Be the first.

add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