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是300dpi(ppi)

一直以來,印刷廠或輸出中心都會要客戶提供300 dpi的圖檔,但為什麼是300dpi,200dpi可不可以?一方面就經驗值,300dpi是沒有問題的;但有沒有物理上的或數學上的解釋來支持300dpi這個數字?

我也不能完全確定以下的解釋是不是最正確的講法,但至少在邏輯上我認為是成立的。

acuity

當談到色彩科學的時候,必須從人的眼睛開始談起;在一個以人為文明主體的科學活動,我們只計算380nm到700nm之間人眼可查覺得到的光譜分布範圍來做為色彩學的計算;同樣的,在解釋影像資料量的需求時也是必須從人的眼睛談起(也就是說,如果今天你圖像的客戶有老鷹一般異於常人的視力的話,300dpi的圖像資料有可能是不夠的)。

就我能推論得到的資料裡,人眼的辨識能力(Θ)是1/60度(見上圖),人眼辨識所需的資料量與觀看距離(d)相關, 一般閱讀的距離約12 inch (or 30cm, 手肘持物微彎與眼睛的距離),如此一來:

X/2 = d (tan Ø/2), Ø = 1/60 degree, d = 觀看距離, X = 辨識極限

d = 12 inch, Ø = 1/60 degree, X = 0.00349 inch
ppi needed: 1/0.00349 inch = 286 ppi

精確的數字應該是286dpi(ppi).

以300dpi來做為 human application 的需求是合理的。

讓我們來跟數位相機的畫素與輸出尺寸做一下關連:

以4×6相紙輸出: 4x300dpi x 6x300dpi= 2160000 約200百萬畫素

以8×10相紙輸出: 8x300dpi x 10x300dpi= 7200000 約700百萬畫素

這年頭數位相機動不動就上千萬畫素,支援A4的輸出品應該都不成問題了。

再依以上邏輯,如果觀看距離大於30cm(如戶外海報),圖像資料的需求是用不到300dpi的,再如數位典藏的古地圖之類,會用放大鏡去鑑識的,1000dpi 也可能剛好而已。

5 people like this post.
pixelstats trackingpixel

Tags: , , , , ,

無迴響

rssComments RSS   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

No comments. Be the first.

addLeave a comment